不临海靠港,众多海内外箱包客商却纷至沓来,短短5年间,一棵参天工业大树在花都鄢陵拔地而起。
“我们正在改变国内箱包产业的格局。”近日,谈及鄢陵箱包产业园,许昌金博利箱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喜旺踌躇满志。如今,“北有河北白沟、南有广州狮岭、东南有浙江义乌”的箱包产业格局已经少不了“中有许昌鄢陵”这块拼图。
建园,
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鄢陵县素有“花都”之美誉,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蜡梅文化之乡”。“花都”和箱包结缘,万亩花海要托起“箱包航母”梦,并非空中楼阁。
原来,鄢陵县常年在广州狮岭、浙江义乌、河北白沟等地从事箱包生产加工的农民工有五六万人,其中不少人成了大老板。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箱包产业基地的冲击,一些在外打拼的鄢陵箱包老板、技术工人纷纷选择了回乡创业。
周喜旺早就认识到,中国箱包产业格局将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鄢陵区位优势明显,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发展箱包产业恰逢其时。”他向记者分析道。
2009年年底,身为当地最大箱包生产企业老总的周喜旺接手了由鄢陵县政府投资建设的鄢陵箱包产业园,将其改造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许昌金博利箱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博利公司)。
如今,鄢陵箱包产业园总占地面积800余亩,已经完成投资10.6亿元,入驻生产企业59家,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28亿元。